完美 世界电竞 完美电竞察觉潜意识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相遇”的基础
日期:2023-07-21 06:30:10 / 人气:
完美电竞 完美电竞平台完美电竞 完美电竞平台沉默,是动力学咨询里十分耐人寻味的时刻,对沉默的耐受和理解也是基本功之一。在下面的故事中,展开说说: 当 面对 难以耐受的沉默时 , 咨询师 该以何种方式处理? (重要信息均经过改编或模糊处理)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还在上中学的男孩。这里不免让人有这样子的疑惑:年纪这么小的来访者,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第一次咨询时,男孩准时出现在镜头里,看起来非常安静,端正坐着,表情严肃,脸色有些苍白,一双大眼睛透过镜头似乎在看着咨询师(以下简称“R”)。
这样的状态让R感觉到小来访者似乎会有很多话想说,因为整个联络的过程显得那么急迫,选择了最近可约的时间开始。没想到的是,咨询过程中的男孩惜字如金,言语多以短句为主,这让R不免有一种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的感觉。
接下来的咨询变成了一问一答,R觉得自己像审判官在断案,又像老师找学生谈话。R有些焦虑,就这么一焦虑,大脑出现了空白,好像该问的问题都问完了,可时间还有半小时。
在尬聊和沉默之间,R选择了沉默。这不是R经历的第一次沉默,却是印象非常深刻的沉默,因为几乎是在停止说话的那一刻,周围好像有很多根针刺了过来,又仿佛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一股压迫感袭来逼得R要开口说话。R思考了刚才强烈的反移情感受,对男孩说:“你好像话很少。”男孩愣了一下点了点头,R继续说:“你看起来很紧张,还有些害怕,似乎必须要说话让你很有压力。”
男孩垂下了头,这是咨询进行到现在他第一次有了除眨眼以外的肢体动作。一阵沉默,这次的沉默是男孩选择的沉默,没有出现针扎和压迫的感受,R耐心地等着,随后男孩抬头艰难开口:“我每天早晚都要背课文,不能背错一句。”
在后来与家长的工作中了解到男孩的妈妈是位语文老师,资历深厚,在当地有名师称号。她或许对自己的学生是和蔼的,但对孩子要求是严厉的。教师妈妈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在打自己的脸,是自己教子无方的铁证,这是孩子的痛也是父母的痛。外界赋予了很多要求,认为当老师的母亲自带道德光环,是不能犯错的。
而不能犯错,也是这位小来访者最深刻的困扰。因为不能犯错,他不敢开口说话,行为上也非常拘束,一板一眼,对于可能会暴露天性的事十分恐惧,无法正常和同龄人玩耍,也很难在咨询里袒露自己。咨询师过多的提问,甚至说得太多,对男孩来讲都是压力,因为每一个提问都对应着是否有标准答案,每一个解释似乎都会被体验成评判。这时咨询的方向是构建安全的空间,一个可以容纳这个恐惧不安、瑟缩、又必须表现得体的孩子的空间。
咨询结束后写咨询记录,写到那段沉默时,R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场景:一位妈妈身旁是不断在哭泣的婴儿,婴儿哭得撕心裂肺,妈妈手足无措,抱起来喂奶婴儿也不喝,抱在怀里安慰婴儿拼命挣扎,婴儿检查后没有排泄,摸摸头也没发烧,但就是在持续大声哭泣,妈妈做完一系列排查后面对哭泣的婴儿从慌张、无措开始变得迷茫、麻木,仿佛听不见孩子的哭声,最后妈妈开始愤怒、崩溃。
R忽然惊觉,在他不知道该问什么,陷入不停提问的焦虑时,也是有愤怒的,会想——“你主动来咨询,但却什么都说不出来,我能做些什么呢?如果我不能理解小来访者说话的困难,没有察觉他表达时的恐惧,就会像那个无助的妈妈那样,听不见婴儿的哭声,还会对婴儿的哭泣感到愤怒。”
在一节咨询里,当咨询师的焦虑被激活,如果无法处理自己的焦虑,那个当下咨询师是很难待在治疗的位置上。而咨询师的焦虑,唯有用理解来访者来处理。咨询师的焦虑也是一种反移情,能迅速把这种反移情转化成对来访者的理解,咨询师的焦虑也就能消退。
例如男孩的妈妈说,她对照顾婴儿是有恐惧的,她觉得婴儿不会说话,也听不懂话,只会哭啊喊啊,实在让人有些心烦。丈夫工作忙,这位妈妈是独自照顾小婴儿,孩子一哭她就焦虑。“要是小婴儿也能说话就好了,直接告诉我要什么,不用猜,大家都方便。”她苦笑着说。
或许在小来访者的心里,不用说太多话,或者不说话就能被理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开口说话又要面临说错、惹对方不高兴的可怕后果,两种矛盾相互作用,变成了在咨询里不得不说话,但每句话都非常简短。咨询师这时就如同那个焦虑的妈妈,希望小来访者能直接说出来就好了。
如果你观察过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又或者你亲自照顾过小婴儿,你会对妈妈与婴儿之间的互动深有感触。小婴儿时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泣或者挣扎,挥舞拳头手脚,或者是不安地扭动,通常妈妈会很焦急揪心,希望能快点安抚好孩子。
因为即使小婴儿不会说话,妈妈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情感的共鸣能够让妈妈感受到孩子正在体验一种糟糕的感受。
而小婴儿的哭泣、尖叫、踢踹,是在想象中努力去除痛苦不舒服的体验,因为婴儿自己也不能理解这种感受是什么,需要想办法把它们赶走,而妈妈的存在给婴儿提供了涵容的容器,妈妈不厌其烦地安抚小婴儿,满足他的愿望,即使哭闹了很久也依旧抱在怀里安抚。妈妈的涵容、转化(把糟糕的、痛苦的感受转化成可被忍受的体验)能够让婴儿接触到人类承担痛苦的能力,随之发展出处理自身苦恼的内在结构。(部分引自《婴儿观察:Tavistock临床中心解读人类的非语言沟通》)
如果妈妈自己被婴儿的哭声占据,激活了焦虑和恐惧,妈妈就没有空间成为孩子的容器,而孩子会将这些痛苦的感受体验成无法被承担、无法处理且无法言说的部分。
与成年来访者工作尤其如此,因为成长过程里有很多要独自消化那些无法被命名的体验,我们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防御和阻抗,这些部分会在理智和头脑的包装下变得难以分辨,难以触及。
例如有的来访者非常在意外界的眼光,对他人的不满感到恐惧,如果没有对婴儿心智的理解,可能会在这个表象上打转,会去探索他人的评价意味着什么。但如果有对婴儿心智的学习和理解,马上就能联想到来访者生命早期的母婴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妈妈对婴儿的哭声是感到不满的,对照顾孩子是感到麻烦的,孩子是否内化了一个标准是:一旦我有一点点不好,就是在给妈妈制造麻烦。
对婴儿心智的理解,是咨询师理解来访者的地基,地基扎得越稳,越能捕捉到来访者无法被言语化的复杂感受,也就是能听到潜意识语言。
如果你曾看过一个小婴儿被一小截衣袖包裹着拳头,他挣脱不开最终崩溃,又或者看过刚出生的小婴儿连找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时,就能对来访者的很多痛苦和困扰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与此同时,在工作中咨询师感到焦虑或强烈的负面情绪时,能够有一条清晰的理论线索做辅助,帮助自己理解当下的处境,迅速捕捉并使用此刻的反移情。
后来,那位教师妈妈听取建议单独找了咨询师处理自己的议题,如果妈妈的哭声能被听见,妈妈也就有空间能够听见孩子的哭声。再后来,男孩在咨询里逐渐放松,一次R问他在咨询里被自己不断问问题,是什么感受,他腼腆笑着说:“煎熬。”没等R说话他又继续说:“但后来就还挺好的。”
R又问他那样的煎熬能坚持多久,男孩回答说两三次吧。意味着如果无法理解他的恐惧,也许两三次后他就不会再来了。
理解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法深入进潜意识,就无法触及到痛苦的核心,而要了解一个人的潜意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生命的源头,看一个小婴儿诞生后是如何探索这个世界,如何和妈妈相处,如何表达自己。
UM心理正在招募的《深入成人的心智——婴儿观察(心理咨询师训练)体验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入口,通过专业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婴儿以及整个家庭的互动来为心理咨询的种种理论打下地基,从而提升咨询师的咨询技术。课程邀请了从事22年婴儿观察教学的Graham Shulman老师,他会带领学员阅读文献及研讨婴儿观察报告,深入了解婴儿心智的发展。
这既是一次理论补全,也是一次体验的升级,对已经开始临床工作的咨询师来说,回溯至生命早期,探寻婴儿的内在,或许能对自己的咨询工作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台媒曝林靖恩去世,画面凄惨,警方逮捕李坤城儿子,知情人吐线位“母老虎”被查,触目惊心,看看都有谁